2011年7月30日 星期六

態度

這是一個老農夫與一個讀科技大學的兒子為了省電所發生的爭執故事,也是一個理性與感性在邊界交會所發生的爭執故事。


***       ***        ***        ***        ***        ***        ***


老爸是個安分守己勤奮工作的農夫,他努力地供應兒子上最好的科技大學。


這兒子從高中時代開始,因為鄉下的家裡的電燈越來越多,就常常因為忘了關燈而受到教訓,直到娶妻生子,老爸還是這樣的碎碎唸。

曾經,有一次,這大學生兒子這樣的頂嘴:

「爸,我是學電機的,一度電的價格我知道,那盞五燭的電燈,就算一個月都不關,也才幾塊錢,你在這邊唸我的時候抽的煙,已經比一個月的電費還貴了。」

讀科技的兒子,想用學來的科技數字壓過省電至上基本教義派的老爸,還有一點得意。

而這個爭執的背後還有一個故事,就是在他國小的時候,身體硬朗的老祖母突然在一個沒有月亮的晚上,跌倒死在農舍家裡通往大糞坑的巷子路上(其實只有十公尺的距離)。他一直覺得那盞五燭光的燈泡晚上應該一直開著,因為,一輩子一個意外,大家都擔待不起,這樣的省電是沒有價值的。就是這樣的價值思維,導致他常常不關燈而常常惹老爸生氣碎碎唸。


直到他老爸過世多年之後,他的小孩也漸漸地長大,他也常常要教訓他自己的小孩,他也成了一個碎碎唸的老爸,他才重新理解「就是要省電的老爸」的爭執往事,並且有了全新的看法。


他發現,其實,老爸爸想要教訓的,是省電的態度問題,這已經超乎省電本身的理性範圍,勤儉持家的老爸要傳達的其實是要節省的態度,而不再只是有沒有關燈,或關燈到底划算不划算的價值問題。

省電,絕對是對的,「就是要節省」這麼簡單的道理,這兒子為什麼就是講不聽,他的懊惱憤怒就因此油然而生。於是老爸只要找到機會,就想要好好教訓兒子,「節省是如何地重要」。現在,這樣的行為,也一樣發生在他對自己的小孩身上,因為孩子錯誤的態度才真的讓人擔憂害怕。

***        ***        ***        ***        ***        ***      

我們可以發現,這樣的爭執,無所不在地出現我們的生活裡。

我們要環保,絕對是對的,那我們是否應該屏除免洗碗筷?這樣到底划算不划算?
我們要愛土地,也絕對是對的,那我們是否付願意付一樣的錢卻得到比較少的食物,好讓農民不再使用農藥和化學肥料在我們的土地和水源上?

如果就餐廳的角度來算,不用免洗碗筷而請工人洗碗一定是不划算的,甚至是不衛生的。
以農藥肥料栽培的一碗飯3塊錢的成本跟有機米飯6塊的成本,是很明顯不划算的。
所以,我們不能從片面的價值比較出發,而必須回歸到是非原則的「態度」。我們想要環保愛土地,我們不能只比較請工人洗碗不划算或一碗飯三塊或六塊;我們可以自備碗筷,我們可以少吃一塊肉,來換來好幾碗愛土地的好米飯,我們更可以用一盤肉換得幾十碗好米飯。

仔細檢視問題的根源,這是因為這些計算,都沒有把隱藏的成本計算進去。如果我們先把問題限縮,而不考慮無法評估的其他環境成本,當然得到的答案,就是明顯的不划算。

沒錯,免洗碗塊能讓商家省錢又省事,讓客人衛生方便;而一樣的錢,農藥肥料的米飯可以多出兩倍。只是,這些數字背後所衍生的環境與健康成本,可能比這些數字更龐大。

就因為這些計算太複雜,也找不到一個支付帳單的人,所以才會有人把廢棄物倒入河裡,只因為丟入河裡是免費的,好像真的很划算,但其實支付帳單的人,就是每一個人,也就是你自己、你的孩子,甚至是你孩子的孩子。。。

科學的理性是用數字去理解和決定事情,但是人文的感性是用簡單的是非與直覺來判斷。因為數字常常只是一個假象,尤其在利益糾葛之下,數字常常單向的傾斜或被有心無心的扭曲。

在這理性與感性的交會之處,如果只有態度,可能無視於明顯理性的事實,但只有理性數字,常常忽略了數字之外的無法計算的數字,也就是數字的事實常常不能代表真正的事實。

就是因為真相難明,所以人們只好回歸面對是非的「態度」問題,不管對個人或對政府,「態度」成了第一個要被檢視的重要議題。


其實這老爸所在乎的,其實也只是兒子對節省的態度問題,因為正確的態度,才能讓人安心信任。


2011.7.30    阿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