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4日 星期一


---- 阿江 0988-208178, ajkimo@gmail.com



 
南澳自然田匆匆進入第七個年頭了! 就來回顧一下過去,展望未來吧!


2015回顧與2016展望,重點摘要:
o  適合南澳的作物:這幾年被篩選出來的作物,在經過兩次宜蘭的強烈颱風之後--薑黃、葛鬱金(粉薯)、香菇小傷;芋頭、洛神半傷;而山藥、樹薯、薑、樹豆幾乎歸零。而南澳適合的作物也漸漸浮現出來了。
o  水稻代耕 [找農夫種好米]計畫:已經發展成熟,持續上網大量曝光擴大推動。
o  菜園代耕 [找農夫顧好菜]計畫:2016繼續改版並小量實際菜園代耕實做,測試菜園代耕的運作模式。
o  轉型為代耕運動發展基地:正式轉型為實驗農場,不再以量產為主軸,農場從3甲多縮小至5分地左右。
o  2015不虧損了:雖然2015作物損失慘重,但靠著代耕好米+見學旅行+計畫補助,終於沒有虧損了!    
o  2016目標-不靠補助也能獲利:今年的目標是不參加政府補助計畫仍然可以獲利。 
o  代耕運動種子部隊:2015陸續增加了[有薪水的員工] 恩心和遠威兩位生力軍,投入 [找農夫代耕] 運動的推廣。
o  [換工假期] 2016起調整為 [換工度假] 一天工作改為 3小時,並且每天收維護費150,供宿,自助供食。
o  [見學旅行] 2016一日遊程將改版為探索闖關式自助式旅行,提升大南澳串聯整合的質量和能量。

以下就農場的水稻代耕、菜園代耕、換工度假及見學旅行分項說明:


關於水稻代耕:[找農夫種好米] 計畫
去年(2015)
完全轉型為「找農夫種好米」的[契作代耕]平台,朝著[量產清淨食物,量產清淨土地]的有機島的願景大步前進。
今年(2016)
2015年10月下旬的[104夢想搖籃-找農夫種好米]募集了一波群眾募資共募得4甲多。
2015.12.16~2016.1.15又進行一波[104夢想搖籃-企業挺農翻轉台灣CSR計畫]。有請各位企業相關人士,大力贊助或介紹親友,這一個CSR方案。


關於菜園代耕:[找農夫顧好菜] 計畫
去年(2015)
成功和失敗
春天的蘿蔔是五年以來自然農法第一次大成功,約有7000斤,不過到了5月只有賣了不到1000斤,客人沒那麼多,沒能力也沒認真賣都是原因。過去我們自然農法無法量產,都沒事,成功量產了,銷售的問題也就同時浮現出來。
失敗提醒我們農友無法友善的根源
而這一次的經驗,再度提醒我[種出來賣]的模式所帶來的風險和困局,也正是農人不敢不願轉型友善並且不擇手段拼命「增產」的原因,因為便宜才能到傳統大市場去跟人家拼價錢。這幾十年來的水土、食安的崩壞,關鍵在於沒有讓農民走向友善農耕的路!
今年(2016)
重建菜園
這幾年經營最好的鐵路菜園,突然被蘇花改工程的包商高價租去當工地,雖然失望惋惜,但也是從頭大修代耕運作的好契機。
從「找農夫種好菜」到「找農夫顧好菜」
這幾年經歷前兩次「蔬果代耕」實驗的失敗(感謝一直都有人陪著我們做實驗),我徹底放棄原先「種出來賣」的思維,回到了替城市庶民(網路農夫)「顧菜園」的模式,計畫名稱也從「找農夫種好菜」改為「找農夫好菜」,因為「顧菜」比「種菜」更能反應實質運作內容。
與水稻代耕不同的是,菜園業主不僅可以參與選擇菜色、親自參與種菜之外,透過每個禮拜的相片報導,隨時與觀察菜園狀態,讓業主可以隨時決定是否除草、加資材、收成或翻種等決策。
小規模實驗
於種菜的人力比水稻高大約10到20倍,所以菜園代耕所提供的服務主要是勞力加上一些必要的技術,所以,今年菜園代耕實驗規模不大,預計規劃出兩分地約30實驗戶火山菜畦做為這一期的實驗,無法參加實驗的人仍可以透過網路觀察實驗菜園的進展。


關於代耕運動的推展:
南澳自然田這幾年來以推動代耕來實踐「量產清淨食物,量產清淨土地」的使命,追求「有機之島」的願景。
而今,「找農夫代耕」的平台已經初具雛形,「找農夫種好米」計畫已經逐漸成熟,等待逐年的放大規模;「找農夫顧好菜」計畫則處於測試階段,這一期如果能夠成功運作,下半年起也將找更多農夫和農場,逐漸步上「量產清淨食物,量產清淨土地」的大路。


2015年2月22日 星期日

南澳自然田2015新春報告

南澳自然田2015新春報告


過了農曆年,感覺上2014年才真的過了,換句話說,2015新的一年也真的開始了!

我曾經聽說,「五年是自然農場能否生存下來的門檻」,轉眼間,南澳自然田已經正式邁入了第六個年頭!希望從此以後可以如願地往前發展
在這個新年的開始,我想報告幾件事:
1、新的「線上作物」服務,我相信會讓仍與農場作物的連結變得更自然而親切。
2、關於代耕好米
3、關於代耕好菜
4、關於分享
更完整的內容:南澳自然田2015新春報告

2015年2月14日 星期六

故鄉

我們都有一個故鄉,因為哪裡有我們成長的記憶。
近日,我們一些國中同學,為了癌症過世的一個好友而聚集而重新LINE在一起,於是,有感而發,寫了一段關於我們「心靈故鄉」的故事,相信這也是許多少小到老成的旅人共通的感觸:
我們都有一個家,那是可以安頓休息的地方,一個永遠會接納我們的地方。
我們都有一個故鄉,因為哪裡有我們成長的記憶,一個永遠的家。


我們那些褪了色的過往,那些生命中的驕傲與慚愧,卻都成了我們生命中不換的珍貴資產,只因為拿掉了這些,就失掉了生命中最精彩的記憶。
於是,不管經過了多少個年頭,我們會在乎,就像對自己的家人一樣,不管這些年又發生了多少的變化,我們還是會在乎,沒辦法忽略,也沒辦法拿掉,因為那一切已經成了生命中的本來。

曾幾何時,那些事, 那些人,已然在生命中凝結成了一個心靈的故鄉。

2014年12月26日 星期五

南澳自然田2014年終回顧






這些年來,南澳自然田在「量產清淨食物,量產清淨土地」的大願跟「顧飯碗」的現實之間,掙扎著蛻變前進

五年之前,我曾經夢想著經營一個真正庶民生活的開心農場網路平台,這個目標雖然至今(2014)還未能實現,倒是直接找農夫種的「台灣代耕」平台已然成了邁向庶民網路耕種中途站。

來年(2015)的代耕,米的部分已經完全以平台方式經營了,農耕方面則新推出找農夫種好菜」的代種&/代工,繼續探索蔬果網路化代耕的新模式。

以下是我對於 2014的年終回顧,檢視今年並眺望未來的一年:


2014年12月22日 星期一

洛神花園 雜草中的自然美景



洛神花園 雜草中的自然美景



大部分的農人視草為眼中釘,除之而後快,但在我來說,雜草卻是農場的珍貴資產。自然農場是一種連有機肥都不買的農耕方法,而雜草就是最自然也最有生命力大一種資材。靠自然資材,靠建構善用自然的微地形來孕育有機環境,靠的是管理作物、雜草、植被和收集自然資材來增加和保護有機質。


雜草正可以就地供應有機質、保護土壤,最後草的根系不僅鬆軟了土壤,還成了土壤裏完美的有機質網!想想看,只要有陽光雨水,這樣的資產就在長大!

用這樣的心情,你站在農場的角落看過去,草跟作物,一樣的美!這是我的感動。



  

2014年3月16日 星期日

南澳插秧節把插秧變有趣了!





南澳插秧節把插秧變有趣了!
     
遺世獨立的水稻田,群山環繞的宜蘭南澳,群聚著一群無農藥無化肥也不施放有機肥料的自然農友,他們大都自己育秧和手工插秧,每年的春天,他們的朋友和契作業主們都會一起來到這裡,幫忙來手工插秧,參與真正清淨的農耕,同心協力一起種出最友善的自然米。逐年增加的插秧人,也造就了今天的「南澳插秧節」。
044-07換工假期20插秧體驗打工.jpg       024-092-36-01-換工假期-04A 完泥巴插秧.jpg

到南澳插秧的季節到了!
打從2010年的幾十個人來幫忙插秧開始,來南澳幫忙插秧的人數逐年增加,到了去年(2013)大約有一千人來到南澳幫忙,今年(2014)陸續來到南澳插秧的人數,估計將會超過一千人次以上,其中還包括數以百計外國人,儼然成了台灣最大規模的手工插秧盛事,也成了宜蘭友善農業中一個獨特的聚落文化。
聚集在南澳的自然農友們,除了自己原有的朋友會來幫忙外,今年還串連起來,透過網路,招呼更多人來到南澳參與這一季的手工插秧盛事。這幾年來,由於南澳聚落的<換工假期>由於受到台灣及來自世界各地自由行旅客的喜愛,因此也加入了強化台灣深度旅遊亮點的交通部觀光局不分區國際光點計畫,這種深度旅遊者通常深入社區瞭解在地,他們回國後具有一種酵母效應,他們不僅會成為長期的台灣友人,也會介紹或帶引更多人來到台灣。南澳的插秧活動,就是這樣逐年發展到今天,今年更將從3/15(星期六)開始的插秧季正式定名為「南澳插秧節」,變成南澳自然村友們的年度盛事。

1-自然田 2011-9-25 下午 04-34-11.JPG         插秧抬頭的小孩320.JPG   


南澳插秧節」的獨特之處,在於不管從自然農耕的環境面以及社群運作面來看,都實現了一種友善而永續生活文化的面向。「南澳插秧節體驗打工」所特有的體驗打工方式,不僅提供了城市庶民一個免費、可以大量參與的插秧體驗活動,他所內含的友善互助精神,更是一種社群支持型農業(CAS)的典範案例,最有趣的是當插秧體驗超過了一定的面積之後,還可以換得工資、農產品或紀念品(註:各個自然農友可能有個別的規則調整,請登記插秧時查詢網頁或電話查詢),於是,到南澳插秧,變成一種既有趣又具有挑戰性的農事體驗新方式。

今年(2013)的南澳插秧節將從3月15起持續約一個月左右。而3月15的第一場手工插秧大會,在交通部觀光局不分區國際光點計畫的贊助之下,還邀請了南澳的自然農夫之一也是金曲歌者以莉.高露引歌高唱來開場,下午兩點也有一場由宜蘭縣府舉辦的新農業講座,接著在晚上還有以莉.高露在林務局原生樹木公園的林間音樂會,為這片清淨的土地添加上更豐富的文化色彩,也讓這一個從草根長出的新農耕文化得以更加發展茁壯。
南澳插秧節把插秧變有趣了!


林間音樂會2012.jpg


本文也同時收錄於阿江的BLOG:   阿江的自然農耕筆記

進一步瞭解阿江的自然農場: 南澳自然田網站

詳細活動資訊請Google「南澳插秧節」或,
插秧節活動照片在Google 雲端相簿,歡迎自由下載:http://tinyurl.com/pqe6uh6

2013年8月22日 星期四

2013年春稻收成紀要



2013年春稻收成紀要

───2013.08.22 南澳自然田阿江


   

南澳自然田有許多田地許多作物待著去照護,還有許多參訪朋友的交流互動,讓這個農場的工作與生活忙碌而充滿生氣,就這樣匆匆又過了半年。
七甲多的水稻收割完成,算是完成了南澳自然田最大的一件事了。

今年還算不錯,雖然水稻經歷了蘇力颱風,但損失不多(估計5%以內),雖然,南澳自然田自耕的部份,收量僅有一甲地只有四千斤左右,而農友代耕的自然米,收量的卻都超過標準的一甲六千斤而達到七千斤左右。平均抓起來,今年,代耕自然米的總平均產出得以持續進步,今年一個契作單位(100平方米,3千元)雖然還達不到估計的25KG,但已經可以高於保證收量22.5KG以上了。(詳細統計 2013年春稻收成統計表)
今年(2013)南澳除了經歷蘇力颱風小有損失外(約 5%損失),可算是風調雨順,收成相較於去年都有進步。

但分開來看,南澳自然田單位收量仍遠低代耕農友(每甲地 4千斤 VS 7千斤),自然米代耕的單位產量能持續提升,其實主要還是靠代耕農友的貢獻。(原因分析見附錄一)
兩年來,雖然沒有任何契作業主抱怨僅能交出「最低保證收量」的米,真是感心!然而南澳自然田一面自我改進技術之外,也逐年增加農友代耕自然米比重,希望能進入超越「基準米量」的階段


關於下一個年度(2014)的契作代耕
南澳自然田以「量產清淨食物量產清淨土地」為使命。

然而,以南澳自然田區區幾甲地,對於要清淨台灣82萬甲的農地(約20萬甲的水田)並不能產生真正有效的衝擊。所以,南澳自然田乃一直持續探索如何真正「量產清淨食物量產清淨土地」之路。契作代耕就是從制度面顛覆了傳統交易的系統和方向,讓食物的消費者成為「業主」,來為自己守護食物健康也同時自然地守護了這片土地。

明年(2014),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南澳自然田所發展「契作業主下單+農友代耕」的新模式,將轉移到一個更廣大的「契作代耕」網路平台,期望由更多的年輕人來為自己將賴以生存的土地進行一場革命性的綠色消費運動。我期待這個建構中的新平台,今年就能出現在台灣的稻米市場,真心的希望這個這個計畫能帶引台灣邁向「友善之島」的新旅程。

預計明年南澳自然田將繼續下降自耕田的面積,舊有契作業主們,也歡迎您轉移到新契作代耕系統下單,因為我估計每甲7000斤自然米的代耕自然米米將價降到100元/公斤以下!也就是南澳自然田的米將會比較貴一些。 註:新契作代耕網路平台將同時接受自然米代耕以及有機米代耕,有機米代耕的估價基準為8000斤/甲,也就是代耕有機米價將降到90元/公斤以下。
南澳自然田的除了保留部分的自然水稻外,下一個階段,將持續探索可行的綜合蔬果代耕模式,其終極目標也就是為城市庶民代耕的「開心農場」。


附錄一:關於產量落差之分析
主要原因是老農友田地好耕作技術純熟,而自然農友新農夫的田地和技術都相對遜色。南澳自然田的山地田是河川砂石地缺少泥漿不利於耕作,需要持續地改良(所以原來大多處在休耕或廢耕狀態),唯一迷人之處是清淨的田地。按自然農法的「適地適種」的原則,種稻並非最佳選擇,這也就是南澳自然田(還有阿聰自然田以及其他南澳的自然農友們)的水稻產量每甲地遊走在3千~5千斤的原因,而台灣許多水稻產區的自然農友每甲地可以收到七八千斤,主要還是水田本質的好壞。

附錄二:2013契作代耕結果之要項

收成結果   2013春稻耕作面積共7.22公頃,收得乾穀總重23864公斤,以打五分米的七二折換算成米的總重17182公斤。(米種為台中秈十號)
單位產量   平均每公頃3305公斤。
註1:按台灣對稻米產量傳統評估方式:平均每分地乾穀產量551台斤
註2:2011年總平均每分地421台斤;2012年總平均每分地441台斤
單位米量   契作業主每一契作單位(100平方米)可分得23.8公斤(以稻穀打成五分米的七二折計算),此產量仍低於估價基準收量25公斤,但高於最低保證收量22.5公斤。也相當於每公斤五分米126元,或打成七分白白米(七折)130元/公斤或打成糙米(76折)則為119元/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