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仁的米
這是完全無農藥無肥料添加,只有憑藉自然本性長養的稻米常有的結果。
自然米則大大地不同。
因為不加肥料,因此每一株秧苗落地的區位和土壤都將決定這一株稻子生長的命運。
如果落地的地勢較高,土壤不肥沃,那麼,稻子長得不多,並且最早開花結果,最早熟成。
如果落地的土壤肥沃水分充足,那麼稻子的分糱就會多,而且花開得慢,並且不斷地分糱新株。
下面這兩張照片,都是熟成的稻穗與新長的稻穗並存的例子。
雖然自然米在陽光與水分之下會不斷地生長,
但是大部分的稻子,還是會照著時序熟成(約125天左右),
自然米的收割原則是以大約九成以上熟成,就收割了,這是為什麼自然米會夾雜著青仁的原由。
這種簡單可以辨識的現象,也成了辨識自然米的簡單方法。
傳統大米商把追求純白無缺陷的米粒當作一種品質的指標。
但是若追究這種稻米的長養方式,卻反而可能是負面的,這種現象跟完美無暇的青菜一般,其真實內含讓人不得不警覺小心。
由於青仁米的米粒尚未飽滿,米粒容易釋放出更多的粉末,因此,煮成稀飯又黏又糊又快,也因此成了愛吃稀飯的老人家的最愛。
在許多崇尚自然的飲食者眼中,這種具有「老中青」的米粒,不僅有米能量上的優點,在營養的頻譜上,也比完全一致熟成米更具有多樣性及完整性。
青仁的米並不完美,但當我們看見了他這樣自然地長成,也這樣自然地淨化了大地,於是,我們也看見了青仁米粒的美。
本篇收錄在 阿江的自然農耕筆記 部落格
本篇同時發表於;吉甲地生活誌/人文行動農夫專欄
清晰的照片加上詳細的講解讓我更瞭解
回覆刪除也會在心裡發酵 慢慢形成一種堅持
讚!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