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2 。前瞻有機島之路
-- 2013.3/25;4/15;6/8 阿江
回到農耕之窗
這幾天把年度插秧盛事大略安排完成,終於可以再度面對所有的自然米契作業主以及所有關心南澳自然田的朋友們了。我希望從這2012回顧開始,可以帶領我從農場大地再度回到這一扇「農耕之窗」將這一年來的自然農耕的所見所行所思,整理記錄下來,也用來紀念這一群人的認真旅程。
創新。台灣農業的新可能
南澳自然田以「代耕」為根本,從這種本質上的改變,南澳自然田衍生成一個開放的友善農場。隨著問題的出現,農場的運作也不斷地學習和調整,而換工假期、見學/參訪小旅行及種田小旅行也就是這樣不斷地往前推展,不知不覺中,南澳自然田在台灣也成了一個不斷創新經營模式的農場。
南澳自然田以「代耕」為根本,從這種本質上的改變,南澳自然田衍生成一個開放的友善農場。隨著問題的出現,農場的運作也不斷地學習和調整,而換工假期、見學/參訪小旅行及種田小旅行也就是這樣不斷地往前推展,不知不覺中,南澳自然田在台灣也成了一個不斷創新經營模式的農場。
有機島之路
南澳自然田以「量產清淨食物,量產清淨土地」為使命,南澳自然田的自然農耕在經歷不斷地失敗、學習、成長與蛻變的旅程之後,窺見了一道能夠清淨台灣的曙光,這一道「代耕」的曙光照見了「有機之島」的大路,雖然這一條路看似荒煙蔓草,我卻從中看見了這荒草中的美好未來。
<在地永續>自然農法
雖然去年(2012)春稻歉收嚴重,雖然去年綜合蔬果的實驗計畫宣告失敗終止,但這一年當中數以千計的換工朋友與一群長期志工們,從大量的失敗進行著大量的學習,持續嘗試著各種水稻與蔬菜的各種種法,希望能從這樣的實做中找尋<在地永續自然農法> 的每一種可能。去年(2012)開始種蔬果,換工客棧自有的蔬菜比例還不到一成,到今年(2013)的下半年,五成以上的自有率應該是可以期待的了。
雖然去年(2012)春稻歉收嚴重,雖然去年綜合蔬果的實驗計畫宣告失敗終止,但這一年當中數以千計的換工朋友與一群長期志工們,從大量的失敗進行著大量的學習,持續嘗試著各種水稻與蔬菜的各種種法,希望能從這樣的實做中找尋<在地永續自然農法> 的每一種可能。去年(2012)開始種蔬果,換工客棧自有的蔬菜比例還不到一成,到今年(2013)的下半年,五成以上的自有率應該是可以期待的了。
這是一條需要親自探索的發現之旅,要成為一個善用大自然的行者,這些正也是邁向一個真正自然農場的必經旅程。
努力地走在大路上南澳自然田的自然農耕今年進入第四的年頭,有人說,「有機要三年,自然農法要五到八年」。南澳自然田這幾年的經歷,似乎也顯示這樣的說法頗有道理。而由於時間的相對漫長,因此,台灣有規模經濟又能存活下來的自然農場少之又少。雖然南澳自然田去年因全省性的歉收而無法如期脫離貼錢經營的狀態,卻來自各方的支持與鼓勵,仍能充滿著信心繼續前進,這都要感謝妳們以契作、換工、推薦、顧問、鼓勵等各種方式,帶給我們勇往向前的能量,讓我們在困難之中在誘惑之前都不至於走上的岔路。「我們可以緩慢前進,但我們不走上岔路。」感謝您!(-->謝謝你!你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
生命安頓之地
這三年來,南澳搬來或長期停留在南澳的一群人(自然村友,目前已經超過20人),也都都是一群找尋一種生命安頓的人。
就因為這樣,所以能夠安然地走過這困窘的三年。
願,南澳自然村可以如願成為一個生活與生命安頓的美好聚落。
回顧
讓我們回頭看看南澳自然田的重要旅程。
2009年阿江回到太太的故鄉南澳鄉碧候村找在地的啊坤伯以一分地3萬元的價格代耕自然米。這是第一個傳統老農代耕的開始。
2010年 開始自然農耕
2010年初,阿江、仕聰和昭中三人在南澳租了12甲地,開始了南澳自然田的自然農耕。
這一年插秧時就被「認養」了2.5甲水稻,雖然如此,這一年的米並無法賣完。但這卻是開啟日後全面「代耕」的先聲。
這一年插秧時就被「認養」了2.5甲水稻,雖然如此,這一年的米並無法賣完。但這卻是開啟日後全面「代耕」的先聲。
2011年 提出「契作代耕」的經營模式
這一年嘗試把7甲水稻全數以代耕招攬「契作業主」,結果全部被契作。在這個推廣的論述過城中,發現台灣農地破壞的關鍵原因,確認了代耕制度對台灣人的食物、土地和環境的重大社會價值。「量產清淨食物,量產清淨土地」的使命與「有機之島」的願景從此誕生。-->契作代耕網頁入口
由於訪客不斷,提出了換工假期把這種能量轉換成農耕的助力,於是,南澳自然田走向一個提供城市庶民可以輕易親近土地的友善農場。-->換工假期網頁入口
除了南澳自然田自行耕作的6甲之外,另外2甲南澳自然田委由在地農夫代耕,這是南澳自然田探索「如何結合廣大傳統農民以友善農法代耕」找尋可行運作模式,步上「量產清淨食物,量產清淨土地」的實踐之路。
為了能接受沒有換工能力但卻需要到農場體驗學習的親子家庭或小學生團體,開辦了「向大自然學習」的見學旅行服務,接納想要到南澳自然田的學習者與參訪者。
這是一種結小額契作代耕與下鄉種田的一種旅遊方式,這種旅遊種田的新方式,提供了城市庶民一種既實際又網路的「城市小農」的全新可能。
籌劃「直接找農夫代耕」平台
這是為消費者和農夫搭建代耕的撮合平台,運用去年(2012)和今年在地農夫代耕合作經驗,著書立說,並招募年輕的生力軍加入推動代耕台灣的行動,持續為「有機之島」的願景而努力。
願。「直接找農夫代耕」可以把讓二十年來1%都無法突破的僵局,蓬勃發展,讓「代耕」成為台灣庶民的一種新消費運動。
直接找農夫代耕的宗旨 建構代耕搓合交易平台來快速推展台灣的友善農耕。
「直接找農夫代耕」計畫的目標是 友善代耕的面積覆蓋率10%以上,相當於一年2萬公頃以上水稻田。
您想深度瞭解「契作代耕」或想要支持「台灣代耕」的計畫: